在口腔醫(yī)學發(fā)展的歷程中,調(diào)牙合理念也是一個有很大爭議的主題。其主要集中在關于去除咬合干擾是作為治療還是預防顳下頜關節(jié)紊亂病的手段。事實上,目前越來越多的文獻明確主張這一概念是不合理的。
提起調(diào)牙合,理論知識非常多,目前還沒有具有臨床指導意義的比較成體系的調(diào)磨方法,但在臨床操作中如何有效準確的調(diào)牙合卻是臨床醫(yī)生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:比如新戴修復體進行調(diào)牙合,首先要保證較大牙尖交錯位的咬合平衡;其次,去除修復體在后退接觸以及側方接觸和滑動的干擾,但前提是不能破壞較大牙尖交錯平衡。如果新修復體干擾了原來的工作接觸,那么應該磨除干擾點來建立新的咬合平衡。
調(diào)牙合方法:
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后牙的非正中接觸。
圖1 后牙非正中接觸。工作側接觸-支持尖功能外側面與引導尖內(nèi)側斜面接觸。非工作側接觸-雙側功能尖內(nèi)斜面。前伸接觸-上頜遠中斜面與下頜近中斜面相對。
一.修復體調(diào)牙合
以新試戴的修復體為例,下圖顯示了試戴新的后牙金屬烤瓷冠調(diào)牙合的過程,磨除了工作側以及非工作側的咬合接觸干擾點,成功的恢復了尖牙保護牙合。
圖2 這是一個恢復四單位固定橋原有尖牙引導牙合的病例,工作側牙合接觸(紅色);NW:非工作側牙合接觸(紅色);MI:較大牙尖交錯牙合接觸(藍色)
a:W1和W2是長工作側接觸點,W3是短工作側接觸點。b:磨除長工作側接觸點W1和W2,但是出現(xiàn)新的長工作側接觸點W4。c:磨除W3、W4以及NW,我們就成功的恢復了工作側尖牙引導W5。
小結:
試戴新修復體時,必須進行調(diào)牙合。首先要保證全牙列在較大牙尖交錯位接觸(MI)。在此基礎之上,新修復體在正中關系及較大牙尖交錯位之間的任何后退、側方接觸或滑動接觸都需要被去除,但不能破壞較大牙尖接觸。
工作側引導也需要進行檢查。如果新修復體干擾了原工作側接觸,應該去除干擾點,以建立原有的工作側引導。新修復體上的非工作側接觸點需要被磨除,來建立對側的工作側引導 。
如果為新修復體設計了特別的選擇性引導,需要調(diào)整非正中接觸,直到獲得滿意的引導。最終的引導最好建立在成功的暫時修復體引導之上。同樣,干擾前伸牙合的早接觸點也需要被磨除。當新修復體上設計了特別的前伸引導,它同樣需要酌情調(diào)磨。
潛在的接觸在圖1至5中已有圖示。圖2顯示了試戴新的后牙金屬烤瓷冠時調(diào)牙合的過程。所有工作側及非工作側接觸點均在保證較大牙尖接觸的情況下經(jīng)咬合檢測后,逐漸磨除干擾點,直到恢復最初的尖牙引導。
二.自然牙齒調(diào)牙合
以自然牙齒為例,下圖顯示了自然牙齒調(diào)牙合的過程,磨除了工作側以及非工作側的咬合接觸干擾點,成功的恢復了該牙齒的非正中引導。
圖3 a:上頜右側第二恒磨牙動度增加,綠色箭頭指示工作側運動,紅色箭頭指示非工作側運動。b:工作側遠中頰尖內(nèi)斜面引導接觸(工作側干擾)。c:非工作側遠中腭尖引導接觸點(非工作側干擾)。d:x線片 e:右上第二磨牙側方非正中引導 f:非工作側引導接觸點引導左側非正中運動
小結:
非工作側牙合干擾通常位于支持尖的內(nèi)斜面,我們磨改所顯示的高點直至非工作側無牙接觸或者輕接觸為止;而工作側牙合干擾一般位于支持尖的外斜面上和引導尖的內(nèi)斜面上,磨改后使工作側保持多點接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