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
口腔種植成功的標準及臨床應用原則
種植的主要目的是增進口腔健康,修復其功能和形態(tài)。無論是牙種植或骨種植的成功標準都是多方面的。一個成功的種植不但要求能有良好的功能,還要美觀、舒適、不疼痛、不感染、周圍骨組織不吸收,對患者精神上無影響。如果不合乎上述標準,則應是失敗的或是有缺陷的,更重要的是遠期效果要良好。
1早期對種植的效果缺乏統(tǒng)一的評價,直到1978年國際健康研究所注意到科學標準的必要性,經(jīng)過討論提出了下列標準:
1在任何方向的動度不超過1mm.
2從X線片上未見種植體周圍射線透射。
3垂直向骨吸引每年少于0.2mm.
4個別患者在種植后有疼痛、感染、神經(jīng)痛,或者因下頜管受損傷而有麻木。
5 5年后成功率達到會85%,10年后達到80%是種植成功的最低標準。
上述種植成功的標準,是起碼的要求,還有待研究出更高、更客觀的檢測標準。
2、臨床應用原則
近20多年來,出現(xiàn)了多種材料和多種形狀的種植體,各國學者競相應用于臨床。單以在北美和歐洲應用最多的Branemark種植體系統(tǒng)為例,到1989年3月已有約3萬個種植體植入,其他種植體系統(tǒng)的應用也多。為了獲得臨床應用的良好效果,必須注意以下方面:
1用一般修復方法可以恢復患者功能者,盡量不用種植。
2患者要身體健康,同時對種植要有信心。
3口腔衛(wèi)生良好。
4種植部位要有充分骨量。
5最好對頜牙無伸長。
6植入部位要有充分的附著齦。
7與種植體相鄰的天然牙的牙周組織要健康。
8有關(guān)的肌肉要正常。
9無側(cè)向壓力加于種植體的上部結(jié)構(gòu)。
10?完成修復以后要復診觀察。